如何分辨普通楠木和桢楠木
评论(5)
-
桢楠是楠木的一种,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其材质优良,纹理、色泽、气味富有特色,自古以来就被广泛用于高级建筑和高档家具等制作。
桢楠属 Phebe Nees 英文名:phebe。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约有94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有34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尤以西南最为常见。国产主要者有:产于成都平原及贵州等地的桢楠(为著名的家具、历代宫廷建筑用材);产于华东和中南地区的紫楠[P.sheareri(Hemsl) Glmb1e]、产于海南岛的红毛山楠(海南叫毛丹,P.hungmaoensis L.lee);产于云南和西藏的滇楠[P.nanmu (oliv)Gamble]等。本属的材质相近,统归商品材桢楠本类,为我国著名的工业用材,材质普遍比润楠属者优。
桢楠 P.zhennan s.lee et F.N.Wei 英文名:Zhennan:别名楠木(通用)、雅楠、光叶楠、巴楠(中国树林分类学)、细叶楠(四川野生经济植物志)、小叶楠(成都)。系常绿大乔木,高达40m,胸径达1m。树皮浅灰黄或浅灰褐色,平滑,具有明显的褐色皮孔。产于我国的四川、贵州和湖北,尤以产于成都平原者为最著名。
桢楠对生长条件要求较高。本种分布仅为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及贵州和湖北局部地区,多见于散生在海拔1000米以下之混交林中。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月平均气温7℃ ,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土壤是黄壤。本种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微酸性冲积土或是壤质土上生长最好;在干燥瘠薄或排水不良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它是中性偏阴性树种,扎根深,寿命长,300龄的树木未见明显衰退。生长速度较慢,50-60龄才进入生长旺盛期。
分布地区很小,且生长速度慢,因而天然资源本来就不多。再由于历朝历代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明清两代大量采伐,更使桢楠严重缺乏。如今,只有在一些古寺庙或深山密林中,还幸存极少量的桢楠古树。为了挽救帧楠不致绝种,早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的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1998年8月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桢楠属的桢楠、闽楠、浙江楠和滇楠就明显列为其中。
政府对桢楠树种的保护非常重视,除了严加保护屈指可数的古木外,也在积极培育人工林。但培育成材需要有一个很长过程,而且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其材质显然不如天然林中生长的桢楠。因此,现存的一些桢楠古树和桢楠老料,显得特别稀有珍贵。
-
市面上有不少叫金丝楠木的工艺品,都是“拆房老料”金丝楠的,这些都是其实都是达不到正宗金丝楠标准的。顶多就是桢楠木,桢楠木主要产地是四川成都,为常绿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1.5米,其树干高大,通直圆满,出材率极高;木材黄褐色带绿,心边材区别不明显;有光泽;新切面有香气,易消失;滋味微苦。管孔略少;略小至中,肉眼下略见。四川内的寺庙以及民用家具,在明清及以前,大量使用楠木,但并非金丝楠。否则,金丝楠也不可能成为“皇宫贡品”了。明清两代均严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筑使用金丝楠木,可见,从明清开始,金丝楠就非一般意义上的楠木,应该是存世稀少的“金丝楠乌木”,这种木材,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埋在土里,其材质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终蝶变,成为楠中极品。这种金丝楠才是真正的金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