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适:专业设计 引领商业地产发展

12-30发表
浙江 杭州

 

  

 

 

上海中外建董事总经理 刘一适

 

    记者:从94年成立至今已15年,请您介绍一下上海中外建的发展历程,上海中外建以哪类项目为主,您是如何对公司进行定位的?

 

  刘一适:先从我个人谈起,我1992年进入到中外建,先到深圳工作两年。1994年,公司安排我来上海,筹建上海办事处。起初,工作开展的相对困难,到1997、1998年有所好转,2000年左右达到第二次房地产发展高峰。在高峰之前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到2000年的时候,我们基本做了所有类型的项目,商业,住宅、酒店、宾馆、室内装修等。2000年以后,我们开始有30%~40%的项目集中于商业地产,也逐渐定位。那时候我们并没有很强烈的意识要做哪类,但是这类项目做得多了,有经验的商业地产设计师不断加入,专业的团队自然就加强了。

 

  每年我们都有固定的商业地产项目,很多客户是世界前五百强,他们有很强的团队,做项目前他们要培训我们,达到他们的水准和要求。通过这些年,商业地产占我们全业务的比例越来越高,达到了60%~70%,另外我们的商业地产项目做得越来越大,业务量也在不断增加,现在商业地产项目,每年能做到100万平方以上,数量在三十到四十个左右。

 

  做到现在,无论定位如何,因为我们是逐渐在清晰定位的,当然我认为专业化很重要,我们的确在专业化道路上学到了很多。除了商业地产,我们也做了很多教育建筑,国家对教育建筑有很多详细的规范,教育建筑也很复杂,尤其是大学,它有研究室,实验室,每个学科的要求不一样,对于室内的布置、湿度、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大学里的医学院、生命科学院以及药学院类的项目,要求会更高,试验台的要求,水的要求,进水与排水的位置等等,这些我们做的也比较专业。

 

  记者:从94年成立至今,公司内部的管理模式有哪些变化?

 

  刘一适:中外建最早在上海是办事处,然后我们逐渐形成团队,形成合伙人,建成了股份制。

 

  记者:上海中外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已有15年,您对中国市场有哪些体会?

 

  刘一适:是的,应该说我的体会还是比较多的,感触挺深,我从三方面来讲:

 

  第一、是市场本身,市场刚开始像春秋战国一样,很乱,上海市注册的设计院就有800多家,据说地下加起来有2000多家。很多设计院活动也很频繁,有挂靠的,做私活的,等等。现在设计院越来越精炼,做私活的也很少了,尤其是上海,市场的发展由混乱走向有序;

 

  第二、客户,十年前,客户盖一栋楼只是很简单的画画图,对设计师要求很低,现在大部分开发商都已经很成熟很专业了,首先不会像原来一样,随便地去拿地,会在做好策划方案、调研、预算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后,考虑清楚是否营利如何营利才会去拿地。即使是小型地产的公司,他们也已经意识到投资的风险;

 

  第三、社会,社会不希望设计院是单产机构,我们做的项目,这个楼要存在几十年,要给人一个安全的空间,要生活起居,它的设计责任很大,它不希望是个人参与,一旦出什么事故,个人无法承担,所以社会需要一个公司承担。国家也一直在颁布各种法规要求,十几年前,没有要求审图制,现在要求审图制,规定一个公司,要有多少注册师,多少结构师等等。在这些要求下,社会从最初的低要求、低水平到现在社会要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社会在进步也在要求设计市场从严自律。

 

 

 

  记者:上海中外建从2004年起一直在关注教育,支持西藏,这是否是中外建企业文化的延伸?

 

  刘一适:关于这件事,外界对我们的关注和评价都认为这和企业文化有关。其实支援西藏,是源于我们有一年的旅游。我们发现一个很偏远的学校,条件很差,学生睡的地方是两层的大通铺,吃饭没有食堂,只是学生围着几盆菜,那里曾经也有受到社会上的资助,但是也许很多原因,资助方并没有继续下去。我们公司每年组织旅游会花不少钱,我们觉得如果把钱花到更有用的地方,会更有意义。

 

  当地人很纯朴,很真实,心灵很纯净。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那里乞讨的人每次只收一毛钱,有个同事没有零钱给了一块,他就找给了9毛,这件事让我们一行人都很感动。对于当地人来说可能我们带给了他们一些东西,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员工通过捐助得到了更多,这种收获是心灵上,那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我们无法漠视也不能漠视藏区的贫困,我们所要做的是——“走进藏区,关爱生命”,为圆读书梦奉献一份绵薄之力。因为我们看到过,就很自然的伸出手去帮助他们,我想很多人如果去到那,也会象我们一样,做我们现在做的事。

 

  记者: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上海中外建如何理解品质、服务、品牌,您认为如何做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上海中外建历年所做的商业地产项目优势有哪些?主要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刘一适:我认为只要产品有好的品质,公司提供好的服务,就会赢得客户的认同,有专业的团队去做专业的事情,团队的专业,定位明晰,客户方向清楚,客户找到你,你的定位刚好适合他,客户与我们就会有默契,合作就会顺利;所以,品质和服务形成品牌。

 

  提到我们在做商业地产项目的优势,我想是因为凭借我们多年的经验,我们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站在他们的立场为他们考虑。既然叫地产,就是投资开发项目,它就存在着,客户要通过它赚钱,设计出来的要能为客户赚钱,造价要低,设计本身要将物业价值做到最大,要通过很多年的项目的经验和历练,才会做到随便拿个项目,一眼就知道这个项目如何做会成功,通过多年项目的经验和积累,一出手做的项目,造价成本才会是最低的,也是最合理、最适合、风险最小的。要造价低,但是同时顾客进来要消费,要参与跟建筑互动,要做好的物业,好物业才能赚钱,商业地产本身有这个需求。

 

  记者:您如何看待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时期,国内一些机构的并购、合并现象?您认为中国民营机构如何与外资机构竞争?

 

  刘一适:金融危机会催生并购合并。好的并购意味着双赢。如果合并到一起,1+1>2,这是好事,是社会的进步。

 

  谈到民营和外资机构的竞争,我理解的境外事务所有两类,一类是专业的,在业界,乃至全世界名气都很大的,还有一类是挂牌的,这两种在中国都有生命力;

 

  跟第一类合作要认可他们,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他们的模式确实比我们成熟,我们中国建筑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他们进来,我们跟他们合作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们这些专家顾问带来的可能不简简单单是技术,有时候带来的是一个产业,我们需要他们的经验,通过他们培训,我们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

 

  再有,我们所做的项目跟他们所做的不是一个市场,市场定位不一样。现阶段,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收费不是能被广泛接受的。所以我们跟境外事务所之间不存在竞争,更多是的学习与合作。这是我的看法。

 

  记者:您怎样看待未来建筑设计界的发展趋势?

 

  刘一适:未来中国设计师需要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同行之间需要合作共赢,我们中国建筑还不够成熟,需要学习国外更多的技术、理念,需要对境外事务所开放,让他们进来,向他们学习国际的东西,再结合中国的情况去做设计,我们就会更有竞争优势了。

 

  记者:上海中外建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刘一适:商业地产在中国的市场需求很大,我们希望把它做好,也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社会认识到商业地产的价值,提高商业地产的物业水准。07年我们出过一本书叫《商业与建筑》,把我们若干年的积累,把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看到中国有很多商业地产项目是失败的,商业地产不像住宅,它做不好是一分钱都得不到的,商业地产造不好,最后只有拆了炸了,这风险很大,对社会财富,对甲方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我们希望把我们的经验成果分享出来,让地产开发商对商业地产更了解,对商业地产的风险,可以更好的规避,让开发商更谨慎,找更专业的人去做。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酷大师向您推荐

升级为优质设计师1对1服务

资深室内设计师在线提供1对1户型设计服务,酷家乐认证品质有保障。全程为您解答空间布局、施工工艺、建材采购、软装搭配等问题。

去找设计师

发表评论

不如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发布

帖子标签:

帮助中心

    图片标签

    x

    自定义标签

    标签历史:

    图片描述

    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不通过 更新描述 通 过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