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自:突破规则 好设计契合心灵渴求
马静自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 室内设计硕士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Master of Arts in Interior Design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 建筑研究所研究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tudy
美国ASID室内设计协会会员
Member of ASID
美国IIDA国际室内设计协会会员
Member of IIDA
美国 GC DESIGN 集团 联合创办人
GC DESIGN GROUP (USA) – CO-FOUNDER
全球设计师联合协会 GDADA 美国常务理事
Global Deco America Design Association
台湾教育部认证大学专业讲师资格
品昕空间建筑计画事务所-创办人/设计总监
极緻空间设计-设计总监
汇侨设计-精品品牌设计部
汇庭宽室内设计-设计师
现任 台湾大叶大学 空间设计系讲师 建筑/室内 2004迄今
DAYEH UNIVERSITY, TAIWAN SINCE 2004
ARCHITECTURE & INTERIOR DESIGN INSTRUCTOR
时尚架构于文化与传统之上
台湾是个美食天堂,从小生长于此的马静自对美食有着天生的敏感。平时跟朋友去餐厅吃饭,都会尝试不同的餐点,同时剖析每道食物的做法,回到家后会尝试是否能将它做出来。他把这份细腻执带到生活中的各种不同事物中,只要感兴趣,就会花费精力去研究,并享受当中带来的乐趣,包括对自己家的装修设计。
马静自
当时的马静自尚未是设计师,对家的设计崭露了他的设计天赋。加之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一位读室内和建筑设计的朋友,经他介绍阅读了不少相关作品及作业。就是这有意无意的接触,让马静自发现了室内设计的妙趣与魅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毅然决定报读设计科系。
“读的过程中我很辛苦,毕竟隔行如隔山,从中碰到蛮多挫折,也蛮幸运地碰到一个不错的老师”,马静自回忆道,“老师的教学风格很自由,让你可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希望我们在设计上多注重自由度的开发,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设计上不喜欢遵守规则,喜欢突破规则。”马静自认为,好的设计让时尚与风格完美结合,契合人的心灵渴求。而时尚是富含底蕴的,它架构在文化与传统上,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新的态度。
享受层次多变的设计表情
在马静自求学期间,一位对室内家具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常常从埃及时期开始探讨,展示他们的设计及装饰,一直延续到后来西方国家的设计史。这段扎实的教学彷如在马静自脑海中开启了一串西方设计史的历史剪影,让他的设计知识更为丰富扎实的同时,也带来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特别是在自然与细节设计上,他总会迸发出许多创新性的想法,从而为项目带来别致的概念。为台湾卫视“幸福空间”节目录制时,马静自就常将这种创意融入其中,为观众带来不少实用又特别的设计想法。
马静自
进入一个空间时,马静自喜欢去感知空间的特性与人的个性,在有形的疆域里,找寻两者之间最完美的连接与故事,做出应运而生的定制设计。他说:“以磐石般的根基巩固无形、崭新的空间价值,这就是时尚。”熟知大陆、台湾和美国的他认为,美国在设计上着重于概念及过程,大陆着重于实际成品,而台湾则注重形态。与不同的委托方沟通交流时,为了平衡商业诉求和艺术创意,马静自坚持设计要顺应景气更迭的变化,追求极致的工艺及原料,利用隐藏于专业背后的细腻美感和深层的内涵,把控过程中的细密环节,力求完美。
回顾义无反顾的设计之路,马静自用“懂得知足,不轻易满足;追求自我,更渴望超越自我”来自勉,对于他而言,感性与理性牵引交织出层次多变的设计表情,既是一种趣味,亦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您有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在您看来,“好设计”有什么样的评判标淮?
法兰克‧洛伊‧莱特说:“我知道成功的定义:完全投入、努力,以及对所想看到发生的事不间断的奉献。”细腻与坚持,是我的设计理念,好的设计呈现时尚与风格的完美结合,它契合人的心灵渴求。在设计上著重自由度的开发,不局限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设计上不喜欢遵守一些规则,而是倾向于突破框架。
有人说,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走在时尚之前,引导时尚。您认为您是个时尚的人吗?对“时尚”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时尚是富含蕴底的,它架构在文化与传统上,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新的态度。我喜欢去感知每个空间的特性与人的个性,在有形的疆界之内,找寻两者之间最完美的连结与故事,拔地而起,应运而生的订製设计,以磐石般的根基,巩固无形、崭新的空间价值,这就是时尚。
马静自
您认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平衡商业诉求和艺术创意,结合点在哪里?
顺应景气更迭的变化,究极原料工法的致理,隐藏于专业后的细腻美感,深层的内涵及品味,在商业诉求和设计理念中掌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密环节,使其臻于圆融完美。
您的作品设计风格丰富多样,设计灵感通常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办法让自己旺盛的创作力持续下去?
在美国求学期间,学习的是比较西方的文化,可能从埃及时期就开始探讨,他们是如何去展现他们的设计,从动物、鸟、黄金、特殊的形状等等,这些大自然衍生而来的概念融入了他们的装饰以及设计,一直架构到后面西方在发展他们的设计的历史,而这样的文化也深植到我脑海裡去,也让我在自然与细部设计上有更多的想法。生活中喜欢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例如在求学期间,对于学生而言,剪头髮是一件奢侈的享受,所以同学们之间会互相帮忙修剪,继而培养了这一项细腻的功夫,而这样在生活中挑战细部的工作,都是在训练自己的专业程度,也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提味剂。
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到美国求学?以您对台湾、大陆及国外室内设计界的了解,您觉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向往自由的领域,因而到美国求学。古典的西方设计它比较希望能创造舒适的感觉,他的工艺上面的手法比较倾向于自然,所以它的颜色是比较温和一点的,当然有时会用不同的色彩来点缀,但基本的色调是比较偏向于平淡,使人容易亲近。西方文化于我们东方人来讲,比较大的区别是文化当中的一种意涵,不能说是内涵,是一种意念或概念式的,与东方禅意的意象分别奠定了不同的风格。美国在设计上著重于概念及过程,而大陆著重于实际成品,台湾则是注重形态。
马静自
许多人认为做设计很累,要受甲方许多牵绊和不理解,甚至逃离了这个行业,您认为呢?
懂得知足,不轻易满足,追求自我,更渴望超我,凌驾于时空之上的意志,更新对未来的最高标准,万物与之相应,人和于天地之间,领略天地的能量,倾听心灵的沉静,感性与理性,牵引交织出层次多变的设计表情,这是一种趣味,也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人生总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有没有一些关键的决定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当时为什么那样决定?
其实我本来不是读设计的,但我对于设计本来就很有兴趣了,最早之前,我的家是自己设计的,我认为可以设计得更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一位朋友,他是读室内设计和建筑的,经过他的介绍,看了蛮多关于他的作品以及作业,便觉得颇有兴趣,所以毅然决然决定要去读设计的科系了,也因此渐渐迈向了设计的路途。
工作之余您平时有什么爱好?对于您来说,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最为理想?
除了设计以外,我喜欢去研究各种不同的事物,例如自己还蛮喜欢去钻研食物这一项目,平时跟朋友去餐厅吃饭时,喜欢尝试不同的餐点,同时也剖析每道食物的作法,回到家裡会尝试能否将它做出来,自己也会研究一些食物的作法,而这些不同面相的生活体验,都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不同的色彩以及趣味,也是我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项目地址:宜兰
雅惬
雅惬
雅惬
雅惬
雅惬
设计理念:从自然出发,以人为本,马静自设计师利用独到的设计元素及眼光,以一种亲切的拥抱,为座落于宜兰的住屋,引入环境中微淨的氛香,使空间中蕴生著清新与雅致,并将屋主喜爱的美式风格,发挥至极致。
雅惬
雅惬
雅惬
雅惬
雅惬
设计说明:客厅区域以整合为概念,依壁炉为中心,混搭摆设著欧式古典家具,展现出空间的宽敞与大器。而整体空间利用不同的色彩及主灯配置,区分出不同机能属性,形塑出雅致而惬意的空间氛围。
项目地址:台北
静
静
静
静
静
设计理念: 融入大量元素的现代风情,是这个全新空间给人的第一印象。初期即行进驻协助客户完成理想的格局变更,设计精心微调过的大器格局,以黑白分明的深刻对比,以及别致的造型语彙开展独到的设计观。材质的深浅颜色作出空间比例的协调律动,隐喻著内敛、优雅的延伸向度。从轻盈悬浮的理论来解释空间,由光、材质、颜色、比例当中散发出自然的清新气息,以灵巧的姿态连结公共及私密场域。从落实及著重人文精神的呈现、光影氛围的创造、材质比例的融洽共存。在空间以线面来营造生动的视觉感官,注重完整结构的铺陈之馀,更适时融入屋主的特性,以细腻的思考逻辑,切入符合一般人对生活机能及动线规划的基本要求,活用空间穿透与隔间巧妙转折的界定因子,才能组合成结构体看似完整、简单,仍蕴含无限巧思的生活环境,让时尚与实用在空间内游走并存,衍生出舒适无压的室内空间。大器层次分明的现代感蕴藏丰富的优雅的生活艺境。
静
静
静
静
静
设计说明:玄关进门后以矮柜量体隔屏略施界定,确保第一眼的明净感,精致的分区块面造型天花板,兼顾巧妙修饰横梁与高度的层次感。雅洁明亮的客厅区,纯淨而力道遒劲的电视主牆,运用灰色调性木皮的鲜明纹理衬托其后的轮廓,檯面前纯白的造型钢琴烤漆视听柜别开生面,为整体造型做出序幕。厅内的家具配置也依循对比的主题灵活佈局,串连前后的一致性,开阔的视野与合谐的色彩比例,延伸了空间深度,并展现纯粹而深邃的优雅风貌。餐厅及厨房开放式规划,两者以便利的餐檯将机能性相互连结,餐桌上方内缩的天花造型,烘托流线仿飞机展翼造型的镜面不鏽钢,将餐叙的轮廓描绘得出奇分明。纯白素材打造的厨房工作区,量身订作的优质厨具搭配L型光带照明,提供女主人舒适的烹调环境,过程中还能兼顾与家人的閒聊、互动,无论何时都能体验愉快的家居时光。寻生空间的开扬优雅表情;空间格局整体配置以客厅为主轴,大理石的色调,砌构空间的主体层次变化与调理,并于局部以深色石材勾勒空间的动线,在一派清浅简约的基调中对应出优异质感,在大空间讲究对称性、能够以建材营造丰富的空间次序,加上家具家饰陈列摆放的位置规划,将高雅及品味尽数揉合其中,于细节裡释放现代与新的空间语彙。
项目地址:台北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设计理念:总是以细腻、精緻工法表现空间的马静自,在空间风格的衍生过程裡,深究其文化背景进而设计出合乎居住者以及现代生活的质素,并非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彰显,而是一种对应人文条件的设计策略。本身是新成屋,但由于原有屋况公私领域的格局比例分配不当,故设计上从中将屋主希冀的生活需求及格局气势脱颖而出,呈现出独特空间与视觉感受,将建筑与室内设计元素引申出无限可能的延伸性,并落实屋主喜爱的风格质素并发挥至淋漓尽致,是此案设计上必须达成的目标。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旅行与阅读
设计说明:玄关由于原梁柱结构从天花正中央穿过,在不希望望减少空间高度的情况下,利用茶镜做菱格状的分割,透过视觉效果,延伸区域高度,透过壁灯、画作,勾勒出空间风格的印象。为了化解原始客厅格局过小的问题,在客厅天花不作线条的区分,而是以整合的方式,展现出完整的开阔感受,并将餐厅区域纳入,合併为公共区域,建立亲腻的情感互动,再藉由欧式古典家具混搭的摆设,不同主灯的灯光配置,区分出区域属性,形塑出轻鬆自在的生活态度。在欧式古典的氛围中,摆设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希望摆脱历史文化的感觉,仿壁炉式的设计就是在这样的因素下被建置而成的。藉由不同造型或机能的水晶灯饰,替空间围塑出应有的宽敞与大器。 主卧利用原始柱体旁规划一个矮柜,围塑出玄关意象,与更衣间设置隐藏式开口,维持立面的和谐度,其间利用二面大拉镜、各种不同的柜子设计,满足主人生活收纳的需求。房间中刻意製造二个不同属性的区域,临窗下运用地板架高,安排立灯、休閒椅,让屋主可以休憩、冥想,接近自然,相当舒适惬意;卧眠区利用颜色与公共区域的性质跳脱开来,透过壁纸、水晶灯的呼应搭配,也使得空间活泼有趣。
免责声明:本文系酷家乐用户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